“卡脖子”变“杀手锏”!校企合作铸“利刃”
来源:
米乐体育app官方下载ios版
发布时间:2025-05-15 21:14:03
荆门市东宝区以“揭榜挂帅”机制激活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,荆楚理工学院与永创鑫联合攻克微钻刀具寿命、良品率等“卡脖子”难题。全区培育17家企校创新中心,推动生物菌剂、废气净化等关键技术突破,形成“单品攻坚—链式创新—集群跃升”的科技赋能“东宝路径”。
在东宝区,一场以“揭榜挂帅”为引擎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浪潮,正在重塑产业格局——柔性线路板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湖北永创鑫电子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永创鑫)与荆楚理工学院联手攻关的微钻刀具技术,不仅将微钻常规使用的寿命提升近10倍、良品率推至99.99%,同时以永创鑫2022—2023年度新增3.18亿元产值、节省本金600万元的良好效益,验证了“技术破壁”的硬实力;2025年2月,市科技局将此项成果上报省科技厅,作为重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了推荐。
这背后,是东宝区以政策为纽带、以需求为导向,搭建的“企业发榜—院校揭榜—政府护航”创新生态:全区累计培育17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,促成新洋丰生物菌剂等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落地,让实验室的“书架”加速摆上生产线的“货架”。
当“卡脖子”技术被逐一攻克,当“单点突破”裂变为“集群创新”,东宝区以科学技术创新的“超硬刀刃”,切割出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跃迁的全新赛道。
在武侠世界里,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让江湖侠客梦寐以求。永创鑫研发部总监曾玉峰,也一直在找寻用于FPC(柔性线路板)/PCB(印制线路板)钻孔使用的高性能微钻刀具。“虽然我们使用的微钻刀具品质不错,但还想在微钻的使用寿命、钻孔壁质量等方面寻求进一步的提升……”
2021年,荆门市举行创新创业路演活动,荆楚理工学院极端条件材料实验室负责人刘进博士团队的“金属材料后处理强化技术在线路板刀具上的应用”路演项目,让曾玉峰眼前一亮。
“永创鑫是国内柔性线路板生产头部企业、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,我们研发出高性能微钻后,会有很好的应用场景来进行检验和测试。”作为在机械冶金及材料加工方面有着20多年研究与应用经验的专家,刘进坦言。
攻关团队组建后,项目名称确定为——《提升FPC/PCB用的微小钻咀的使用寿命和提升钻孔孔壁质量》,永创鑫为发榜单位,荆楚理工学院为揭榜单位。项目还入选了2021年度荆门市重大科学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。
微钻的研发,并非一帆风顺。“前后跨度有三年多,先后改进了十几次。”曾玉峰回忆说。
研发之路虽充满坎坷,但合作团队铆足了劲,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。“相比常规微钻,我们研发的高性能微钻,目前可以稳定实现单刀一次性钻孔54000以上,但微钻使用时间如果太长,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微钻散热问题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。因为微钻连续长时间加工,热量集中之后就会把线路板铜箔与基材间的胶水熔化,导致出现缠刀甚至爆孔风险。经过我们反复研究,最后通过采用自动换刀办法,让热量在换刀过程中快速消散。”刘进说。
首先,使用寿命大大延长,0.4毫米非涂层微钻以前寿命约为5500孔/单刀,现在实现了54000孔/单刀,使用寿命相当于之前的近10倍;微钻使用寿命延长后,不仅节约了换刀的时间,生产效率也提高了30%。
其次,科研成果累累,共研发出高性能、长寿命13款FPC微钻和2款PCB微钻;已申请并获批13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,包括6项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;项目负责人刘进团队先后发表6篇高水平SCI科研论文,彰显项目技术创新高度。
荆楚理工学院和永创鑫在微钻的研发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,只是双方合作的第一步。
“我们计划将研发的微钻向更多企业进行推广,帮助他们降本增效。”刘进说。永创鑫作为行业头部企业,也将运用其影响力,向更多同行推广目前正在使用的微钻。
“目前,研发的微钻经过中试,质量非常稳定,下一步定价后,就可以向更多企业进行推广。我们在原有的两条全自动生产线条生产线,实现线亿支规模,满足更多企业需求。”刘进说。
东宝区科学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主任蒋玉辰介绍,永创鑫和荆楚理工学院在企校合作上取得的良好成效,是东宝积极搭建企校合作平台,促进产学研一体化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缩影。除永创鑫外,新洋丰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院士团队合作的“ARC生物菌剂提质固氮耦合技术”,已获批全省重大科学技术专项,并实现量产;宝源木业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的“木材加工行业PM2.5和VOCs废气高效净化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项目”获批市级“揭榜挂帅制”项目……截至目前,东宝区共拥有9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,8家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。
如今,这把由产学研共铸的科技“利刃”,正以“千磨万击还坚劲”的锋芒,劈开行业壁垒,在荆楚大地上刻写“创新不问出处、破壁敢为人先”的时代印记。